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配资网前十名,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进行的文化艺术创作,汉字是表意的抽象符号,这就注定书法艺术趋于抽象,然而古老智慧的中华民族却要从抽象中探寻具象美,为笔墨线条倾注家国情怀,将汉字打造成超脱文字意义的精神象征。
笔软、纸柔、墨稀,却要写出入木三分的力量,展现风樯阵马的气势,由抽象引发的具象思考是书法技法的艺术展现,也是作者性格、气度的艺术表达。
书法是文化传承的载体,更是情感抒发的平台,情感的加持让文化展现出浓厚的艺术气息,让观者和作者之间产生共鸣。
展开剩余77%书法之美体现在四个方面,一是笔墨技法,二是个性,三是文化,四是情感。这四点相辅相成,共同支撑起书法的艺术境界。
笔墨技法是指书法中的笔法、字法、章法、墨法和印法,这是构成书法艺术性的基础,没有雄厚的笔墨技法很难达到艺术的高度。
个性是书法艺术的灵魂,每个灵魂都是不同的,艺术风格也崇尚个性,没有个性的作品就没有独特的表达,只能算是复制、效仿,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。
文化是书法艺术的核心,书法艺术传承几千年不朽,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,古代佳作往往不仅仅是书法作品,更是文史资料,欣赏书法作品时不仅仅是在品味艺术,更是与作者进行文化沟通。
情感是书法的生命力,富有情感的作品才能够感染人,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倾注真情实感的,并非麻木的告示。
能够在这四点上都满足的书法作品必然是值得品味的,古之佳作无不如此,《兰亭序》、《祭侄文稿》等等都以精湛的技法,鲜明的个性,深厚的文化以及浓烈的情感而造就不朽。
近现代书法家中当以于右任先生为尊,他的很多作品在精湛的笔墨技法之外,蕴含浓厚的爱国情怀,成为一个时代的书法标杆。
于右任先生书法最高的成就是草书,他的草书融合魏碑笔意,比例雄强但不显僵硬,结构稳固又不失灵动,被誉为一代“草圣”。
于右任先生的草书作品《抗战碑文》是其草书的代表作,用其最擅长的小草书写,字里行间颇有怀素千金帖的韵味,但是又有鲜明的个性,显示出于右任先生深厚的书法造诣。
该作品创作于 1945 年 6 月 24 日,正值抗战胜利前夕的关键时期,彼时于右任身处重庆。他怀着对抗战英烈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,挥毫创作了这篇碑文。
此作品融合了魏碑的用笔特色,线条刚劲有力,又不失草书的灵动流畅。笔画粗细多变,通过提按、轻重、缓急的精妙运用,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感。文中部分笔画厚重沉稳,仿若千钧之力,而另一些笔画则轻盈飘逸,恰似行云流水。
作品称《西安负土塚碑铭》,分为两部,分别是《殉难人民碑》和《阵亡将士碑》,碑文颇显悲壮。从其中的部分涂改可以得知这是一份草稿,这让它的情感价值更显真实。
这幅作品篇幅不大,但是充分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四重要义,技法纯熟,个性鲜明,内涵深厚,情感真实,当属近现代草书作品中的上乘佳作。
发布于:辽宁省浙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